关闭
我省古建修复成果受国家文物局肯定

上架时间:2020-06-11 浏览次数:80

核心提示:

    12月19日,第五次全国文物保护工程会在太原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区文物管理部门、业务单位的代表共300多人参加了会议。大家在总结“十二五”开局两年来我国文物保护工程经验成就的同时,全面谋划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文物保护工程的发展蓝图。

  11.05亿元为我省文物保护加油

  从文物保护工程会上,记者了解到,自“十一五”以来,国家文物局先后向山西投入5.19亿元,省财政投入2.41亿元,国家发改委投入2.42亿元,省发改委也投入1.03亿元,共计11.05亿元资金,用于实施文物保护工程以及保护性设施建设,一大批珍贵文物遗存得到有效保护。如平遥城墙抢险加固、五台山佛光寺修缮保护、云冈石窟岩体加固和五华洞窟檐建设、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屋面养护、长城重点段维修保护以及全省彩塑壁画保护工程等。尤其,在我省早期建筑分布比较集中的南部地区,组织实施了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目前已完工44个,正在施工的有26个,其余35个项目将于2015年全部完成。已完工的项目全部通过验收,并获得专家肯定。

  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取得成效

  在全国文物保护工程会召开之际,由山西省文物局主办的“山西文物保护工程汇报展”同时拉开帷幕。展览挑选了南部工程中已经修复好的个别项目,并将修葺好的古建筑模型精美地呈现出来,深受参会专家的认可。

  展览中,古建修复前与修复后残败与齐整的对照,以图片的形式体现在展板上。古建的复原模型,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它不仅再现了文物的本体,还将古代工匠的技巧也展示出来。尤其工作人员将古建模型进行拆分、重组,并解释古建筑屹立不倒的“秘诀”,更是吸引了众多专家代表的眼球。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在参观后感慨道:“这些模型可以放到艺术馆里供大众参观,还可以让大家动手体验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修建过程,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教育方式。”据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馆建设已经由省政府提上议程。

  山西现存古建筑2.8万余处,是全国现存古建筑最多的省份,元代以前木结构建筑470座,占全国同期同类建筑的近80%。“十一五”期间,为保护我国早期建筑的演进历程和时代风格,国家文物局集中财力,选择早期建筑分布比较集中的山西南部地区,组织实施了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对文物本体及环境进行整治。

  彩塑壁画保护工程已启动

  据介绍,我省现存彩塑、壁画数量之多、历史之久、艺术之精,在全国首屈一指。进入“十二五”时期,国家文物局进一步加大了对我省的文物保护支持力度,并将山西彩塑壁画保护工程列入“十二五”时期国家重点项目。为全面延续这些艺术瑰宝的原真历史信息,2012年7月,国家文物局会同山西省政府启动了彩塑壁画保护工程,主动对全省彩塑壁画展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保护修复。这是我省继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之后,对文化遗产进行有力保护的又一重大举措。

  人员匮乏建材不足文物保护任务重

  我省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已经完工的保护工程项目中,有的成为民俗文化或农业生产工具展馆,有的已成为当地文化旅游景点,有的恢复了历史文化庙会,有的成为乡村老年活动中心或农民图书馆等等。

  但是,山西省文物局局长王建武介绍,我省的文物保护任务依旧十分繁重。人员匮乏、文物保护工程建材储备不足、繁重工作任务与资质队伍相对匮乏的矛盾突出,这些都是今后文物保护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

  会议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提出了今后我国文物保护工程事业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为我省文物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他表示,今后的文物保护工作要以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工程质量为目标,要从办文物事业向管文物事业转变,从事务性管理模式向宏观管理模式转变。此外要注意“六个创新”:法规体系建设的创新、管理制度建设的创新、重大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人才队伍培养的创新、经费保障管理的创新以及研究应用的创新。